又是一年暑假时,在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深处,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利用学校假期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的贝尔苏木,为草原上的孩子做义务辅导。沉寂已久的夏季草原,清晨又传来了孩子们的郎朗读书声。7年时间里,这支名叫“新苗”的支教团,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他们扶贫助学、服务社会的初心。

支教团简介:新苗支教团于2017年4月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截至今年,已开展支教活动七个年头。2023年,吉林外国语大学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师生一同开展暑期公益支教。




贝尔苏木当地有很多学龄期的孩子上学都是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据调查发现,当地学校课程种类较少,教育水平较低,学校和家的距离很远,缺少更加方便的、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的机会。
新苗支教团针对当地短板问题,设置授课课程,七年来,除了传统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美术课、朗诵课、心理课、武术课、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教孩子们朗诵诗歌,教他们练习武术,带他们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讲英雄的故事等等,课程种类多样,推动孩子们全面多元化发展、为我国落后牧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而助力。
丁洪新是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的大三播音生,是新苗二班的班主任,孩子们叫她“布丁老师”。每次下课之后,孩子们都会围在“布丁老师”周围,因为她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有什么事都要找布丁老师。”



吉林外国语大学新苗支教团分队成员 丁洪新
有了这次的经历,也让她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喜欢内蒙古这片土地,喜欢这些孩子们,喜欢新苗这个团队。虽然过程有一些辛苦,水土不服、过敏等等,但是当看到孩子们笑着朝她跑过来,嘴里喊着“布丁老师”并且紧紧抱住她的时候,她的辛苦也就烟消云散了。孩子们从一开始怯懦的不敢与她说太多话到后来相谈甚欢;会送她许多“宝石”;会给她唱歌听,会问她这样说话算不算普通话……每每想到这些她都觉得很幸运遇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很治愈。这段旅程让她成长了很多,也让她知道了支教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输,也是爱和陪伴。在这十几天的相处中,她感受到了孩子单纯清澈的爱意,也让她找到了留下来的意义。
对于此次支教经历丁洪新表示:“感谢学校、学院能够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除了在学业收获到知识以外还能够在实践方面得到学习和拓展,丰富自身。”

吉林外国语大学新苗支教团分队成员 张培琰:
张培琰是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的大三播音生,是这次新苗支教团的一员,在新苗当中,孩子们都叫她火火老师。每当下午放学之后都会听到一群孩子们叫着火火老师陪他们再多玩一会儿。


在贝尔苏木支教的过程当中深刻的感受到了当地的村民对于新苗支教团的尊敬和喜爱,更是从中找到了教育的意义。孩子们总能用自己最擅长的天赋,轻而易举地打动老师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的天真善良,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感动不已。而这里的孩子在打动我这件事情上,仿佛拥有着天赋异禀的能力,离别时留下的眼泪是孩子们从家门口带来送到你手上的一块小石头,是他们亲手涂好的石膏娃娃,又是那一声又一声的老师好。这段经历是不可多得的,更是我们这些支教老师青春最美的篇章,期待和贝尔的再次相遇!
除了支教之外,新苗支教团也会通过影像去记录,此次吉林外国语大学两名同学也跟随支教团进行了拍摄记录。

吉林外国语大学新苗支教团分队摄制组成员 宋鑫:
本次支教过程中,让我学会了摄像机的基本使用,以及基本的运镜,支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回报的旅程。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影响力,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促进更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吉林外国语大学新苗支教团分队摄制组成员 李维:
“时间在特定的经历中往往显得更加迅速。”转眼间,在贝尔的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完成了一次支教之旅。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充实的时光,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和师长、同学们在一起的这半个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除此以外,贝尔的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和自信,他们清澈、纯真的笑容中洋溢着快乐和希望。在和小朋友的交流过程中,自身也在成长,最后,希望贝尔的孩子们可以怀抱理想,为了心中的一片海,翻越万重山也不惧远方!

新苗支教团通过暑假结合三下乡、专业实践+公益+美誉,在整个暑假当中发挥了吉外的公益精神,把真正的实践赋予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当中来。
吉林外国语大学提倡人人做公益,“公益精神”已经成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学校的精神坐标。吉林外国语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作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志愿服务学分制,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践育人高度融合。探索建立“一二三四五”志愿服务育人模式,即高举公益性办学旗帜,夯实两个基础,健全三个机制,搭建四个平台,做到五个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工作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今,“人人都是志愿者”成为学校的标识。
吉林交通广播“好人帮”节目一直都是“新苗计划”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在2023年8月3日新苗支教团开营仪式结束之后,“好人帮”栏目组对新苗支教团进行了电话连线,进一步了解新苗支教团开营进展和孩子们的近况。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助理;新苗支教团带队教师、荣誉团长 那日苏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学生;新苗支教团老师、新苗二班班主任 丁洪新